象形是中国文字的基本特点,也是造字的基本方法。
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中说得精湛:“象形者,画成其物,随体诘诎,日月是也。”此言的大意为:象形的方法,就是把事物的阴阳特征画下来,然后按照其体性思考加工整理,“日”、“月”就是典型的象形字。
在此,“物”的本义是指分阴阳雌雄的生物。虽然可以引申来指更广泛的事物,但是阴阳的基本特征是保持的。“诘”是问,“诎”是自然朴实地答。
象形字数量不多,是构成汉字的基础。象形的“象”字就是一个典型的象形字。
(甲骨文)(金文)(金文)(小篆)
“象”的字形的最大特点就是画有长鼻子和长牙。如果没有这个鼻子和牙,其象形和狗的差别就不大。
甲骨文的字形突出了象鼻和象牙,金文画的就是一个象,像一个剪纸画一样。可见象形就是取象于自然,把这个金文放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,所有人都会知道这个是大象,因为突出地表现了大象的特征。到了小篆和楷书,字形就经过了分类的加工整理。等到有了分类整理,系统的文字就形成了。
这是“为”字。
(六书通)
在“象”字的上面加了一个“爪”,就是大有作为的“為”字,今简化为“为”字。“为”字的意思就是用手牵引驾驭这头大象,从构字上讲,这是个会意字,可也是一幅图画哦:一只小手在引导着一只大象。用一只手就可以把大象驾驭好,就是有所作为。有所作为可以用驯服一头大象为标准。舜在厉山耕作时,大象帮他耕田,鸟帮他除草。一看就知道是圣人在此,这个才叫作为。
以此可以体会中国文化中有为和无为的关系。中国文化崇尚自然,讲究无为而治,道家讲无为而无所不为。象是陆地上的庞然大物,可以用一个手来轻松驾驭,如果用蛮力来硬拉,是很费力的。
讲到“象”和“为”字的时候,就知道什么叫“有所作为”,什么叫“无为而治”。古代道家文化里这么强调无为,就是要顺着天性、顺着规律去做,就像我们刚刚举过的舜的例子,他根本就没想去驾驭大象,他的孝感动天地的时候,万物都与他相应。第一个感动的是象,象给他耕地。舜的那只手是什么?那是他的孝道和德行,这是一只无形的手,只有无形的手,才能称得上无为,然后再讲无为无不为。所以,文字讲到此,不用讲太多的字,可以去体会原来每个字都是这么做出来的,就会明白中国古人把最深刻的道理放在文字里面。
可以想象一下,把“象”和“为”两个字放在一起,仔细地看一看,因着对有为和无为的理解,可以感到“为”字上面的小手越来越小,慢慢地消失了,“为”字就和“象”字合为一体。“为”变成了“象”,“象”就是“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