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名称
语言资源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正文
2024-012-大家一起认识甲骨文(2)
发布时间:2024年01月17日 10:35     

1 甲骨文如何定义人

农耕文明时期人们生活很有规律,就算现在在农村生活也是这样: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。人们在白天根据需要会去到不同的场景,比如劳动,打猎,砍柴,割草,其他劳动等等不一而足。那么,古圣先贤如何定义人的概念呢?我们来看看人的甲骨文写法。


【人,演变:文耕说字-

每一个甲骨文在创造之初都可以找到这个字对应的实际情景,根据考古学家,古文字学家,历史学家共同研究,发现这个甲骨文人的写法在现实中对应的场景,正反映了一个劳动中的人。于是我们发现,人的第一要义就是劳动。甚至,思想家和哲学家说劳动创造了人类文明。当然,根据甲骨文人的写法,也像一个弯腰鞠躬的人,应该表达了这个人虚心学习的场景。一个人面对师长的时候,要有一定的礼仪。

2 甲骨文和现实世界的关系

我们的先民在生产中,生活中,不断观察自然,体悟生命,他们发现了宇宙中存在的那个道。于是就想方设法把他们看到的事物背后的规律记录下来,希望他们的子孙们也能够领略这样的道理。于是我们的先民就通过观察,并用简单的线条把这个规律画出来,这就是最初文字的雏形。所以,最早的文字或者甲骨文一定是我们的祖先在大脑中或者心中有所感,所悟。在易经系辞和说文解字序中都说到了观察的过程:仰则观象於天,俯则观法於地,观鸟兽之文,与地之宜,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。所以,每一个文字都对应现实中的一个场景。而且似乎又不完全是这个场景,因为文字背后还有祖先看到的那个规律。


【甲骨文:聖。文耕说字之人的三六九等

比如,在甲骨文中聖的写法,这个字形一直到今天也还在使用着。这个字背后反映了那些求道,虚心学习,对所遇到的事情比较敏感,也就是很容易受到感动的人。对于同样一个场景,可能圣人就会有很多的感悟,而普通人则麻木不仁,什么也感受不到。所以当孔子登高望远的时候,看到了东去的河流,于是发出感叹: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而凡人甚至都没有注意到那条河。。。

3 仓颉造字背后反映了什么?

大家都知道黄帝的史官仓颉造字的故事,还传说仓颉有四只眼睛。其实站在文字的角度看,这个说法很好理解。大家都熟悉现实中玩的传话筒的游戏,传到最后一个人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面目全非了。这就是口口相传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很自然的问题。因为人不是机器,当人在收到来自外界的信息之后,他一定会去理解,加工,按照他自己的意愿去理解,这个过程中,多多少少都会有所变动,不管对于所传话的内容是否理解,人们在传递的过程中都会不自觉添油加醋。穿着穿着,一个很会观察的人,甚至可以从事物的表面观察到事物的规律的人,就成了长了四只眼睛的人了。


【仓颉画像:为什么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?

在这里,我还想跟大家说下神话故事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。如果说文字的创造让我们进入了文明社会,那么神话故事正反映了文字创造之前人们对文化的传承方式。如果大家仔细去观察神话故事,其实都可以找到传统文化的影子。


上一条:2024-013-象形之“象”,无为而“为”

下一条:2024-011-大家一起认识甲骨文(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