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国”是我们平时的常用字,它的本义是指疆域或者地域。以前的诸侯领地也称作国——诸侯国。老子里的小国寡民的“国”,应该指的是一个小地方!
我们先看下早期的“国”字。
“国”字始见于商代,现在称甲骨文,也统称为篆书。
早期的“国”字,左边一个圈表示了一块疆域或者领地,右边加一个“戈”表示有武装保护,这也可以看出早期人们对领域保护的认识。
稍微往后一点,就在左边的"口"周围加强了防护。早期文字之间会有一些借用,为了与“或”的用法区别开来,就加了“囗”。转变到了隶书和楷书,就定型为方块字了。
关于国最后是怎样简化成“国”,有着许许多多的说法。有些人认为“国”是在日本简化后,我国直接引用的。但是据历史记载,“国”字很早就出现在了我国的汉字运用当中,六朝前后,我国就有将“國”写作“国”了。
新中国成立后,开始对汉字进行了系统的简化。据统计,“国”字的其他书写形态有四十余种,统一规范就变得十分困难。
在这些异体字中,“囯”历史悠久,书写还十分简单,但是不符合社会发展;“囻”倒是十分符合时代潮流,可书写复杂,传播度小。时任汉字简化方案审定委员会副主任的郭沫若提议在“囗”中填入“玉”,也就组成了现如今广泛运用的“国”。既便于书写,又有着“祖国美好如玉”的意思。有资料显示,宋元时代一些明间文学作品里也出现过今天通用的“国”字。
事物总是在不断前进发展的,希望我们的国家也越来越繁荣昌盛,人们都生活美满,美好如玉。